关于读书

精选书评3周前更新
78 0 0

读书,要么不读,要读就精读,最大化的接近作者的本意。

读书,第一要事是什么?

选书!

但是现在好像不需要选书了,越来越多的信息涌到你的眼前,各类书单、畅销书,你本来没有需求也要给你创造出需求来,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,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。

我推崇的一类选书原则:比我强的人的推荐。

他比我强,说明眼界比我高,他读着很有收获,那么我读着也会有收获,不要去根据排行榜选书,因为排行榜很多都是花钱买的,3-5万元就可以把一本书推到一个分类的销量冠军。

所以,选书的原则是:相信高人的推荐。

不轻易试错,因为试错的时间成本太高。

例如:2016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|40位社长、总编辑推荐的148本书。

你可以搜索一下这篇文章,看看是不是与你想象的书单不同?他们的眼界是不是跟我们不同?他们普遍在研究历史、人物、世界、金融、地理。

而不是研究什么演讲的艺术、经营之道之类的。

其实,应该更推崇文学作品。为什么?

修行在红尘,你可以看金庸的作品,他写过儒,写过道,写过佛,是层层递进的,但是他的颠峰之作却是《鹿鼎记》,一部无比红尘的作品!

真正的大道理,都在小故事里,但是文学作品普遍藏得很深,需要用心去挖掘,一旦挖掘深了,一部文学作品就成了一面镜子,你在里面走一遭,仿佛经历了一遭,你读的文学作品越多,你的经历越多,你越成熟,越睿智。

而且,挖得越深,越有”感同身受”,仿佛就是写的自己。

活了好久才发现自己不会读书,活了好久才发现应该这样读书:

第一件事,通读全文,整理人物关系拓扑图。

为什么要画这个图?

因为,作者在创作前,也画了这么一张图,我们只是把它给还原出来了,用来捋清人物关系。

第二件事,整理事件关系图,就是从头到尾讲了几件事,这个图作者在创作时也画过,我们也给它还原。

第三件事,整理出人物小传,把主要人物列出来,每当他出场时就记录一下,通过人物小传我们可以知道他在本书里出演了多少镜头,怎么生老病死的。

第四件事,摘抄书中的优秀句子,任何一本书中都会有一些句子令你感同身受,这些句子看似没用,其实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大。

第五件事,对书中一些比较特殊的名词,做名词解释,书中提到的地名、建筑可以搜索一下相应的游记和图片。

第六件事,找到作者谈这本书创作的采访。

第七件事,可以找一下关于这本书比较经典的书评。

所有的这些工作只是尽可能的把这一切进行了还原,从而真正的走进作者内心,知道他这部作品到底在讲什么

这样一圈下来,就不单单是是听了一个故事,更像是一同生活过,故事听完了,就忘记了,但是我生活过的地方,咋能轻易就忘掉呢。

任何事情都怕”用心”与”用情”。

标准是什么?

比写情书还激动~

自己把自己感动哭了~

我们需要刻意训练,需要有形的招式,进而将无形的力量融入身体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